让节约粮食、反对浪费成为一种习惯

“餐饮浪费现象,触目惊心、令人痛心!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,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”。这是日前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。

6a600c338744ebf883f2b24555f0942d6159a7de.jpeg

民以食为天,这句话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分量很重,“吃了吗?”至今仍成为人们见面的问候语,为了解决吃饱吃好的问题,我们中国人经历了漫长且刻骨铭心的奋斗历程,我们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也不过才短短几十年的事情。我们用占世界7%的耕地,养活了世界18%的人口,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仅1.4亩,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,我们的粮食虽然能够基本自给自足,还仍还有一部分需要依赖进口,我国2019年进口小麦254万吨,进口数量占比1.9%,2019年大豆进口数量达8851万吨,进口数量占比约80%。与此同时,餐饮浪费现象依然随处可见,“大胃王吃播秀”居然成为了一种畸形的“新风尚”。据报道,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,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%。2018年,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《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》披露,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,浪费率为11.7%,大型聚会浪费达38%,学生盒饭有1/3被扔掉。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,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。

1e30e924b899a901345bbdf8929c497c0308f5a7.jpeg

“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”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”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”…古人在崇尚节俭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,句句格言在今听来依然犹如警钟在耳边敲响。如今,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极大丰富,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但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未过时,也绝不能丢!

让节约粮食、反对浪费成为一种习惯,需要驰而不息加强宣传教育。利用报纸、网站、微信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和平台,通过刊发解读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、我国粮食安全形势、厉行节约的历史典故、名言警句、刷写墙体标语、发放倡议书、在餐饮单位醒目位置张贴提示语、开展“光盘行动”等形式(如“新野政务网”首页就用滚动小窗口的形式宣传抵制餐饮浪费),或通过举办主题宣传活动、开展志愿服务、举行演讲比赛等,加大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宣传教育力度,让“文明用餐、浪费可耻、节约光荣”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。

1c950a7b02087bf499a8d89561da142b11dfcf13.jpeg

让节约粮食、反对浪费成为一种习惯,需要一以贯之抓住“关键少数”。群众看党员,党员看干部,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需要党员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带好头,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。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过“紧日子”的要求,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认真落实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和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》有关要求,把节约理念贯穿公务接待、配餐用餐等各个方面,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浪费。严格接待标准,规范接待程序,积极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,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,确保公务接待热情、周到、节约。抓好单位食堂用餐,建立健全党政机关食堂节约用餐制度,坚持按需、少量、多次取餐,杜绝浪费。位于郑州纬二路的河南省省直机关办公楼食堂推出“半份面、小碗汤”的做法值得点赞。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,对餐饮浪费等享乐、奢靡之风问题要盯住不放,该查处的查处,该曝光的曝光。党员干部在家庭和朋友聚餐时,更应争做厉行节约的践行者、带头者,争做“光盘行动”的推动者。

0df3d7ca7bcb0a469adcbcfafd6ab5236a60af03.jpeg

让节约粮食、反对浪费成为一种习惯,需要持之以恒创优餐饮行业服务。各餐饮服务单位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,积极探索餐饮节约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将节约理念贯穿到餐饮经营的全过程,减少原料的浪费及厨余垃圾的产生,推动餐饮节约活动常态化。

大力开展“节约食物、杜绝浪费”“适量点餐、剩余打包”等宣传和温馨提示,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“适度、健康、责任”的消费理念,培养崇尚节约、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。倡导并践行餐桌文明,积极推行“分餐制、公筷制、双筷制”,提供“半份、半价”“小份、适价”服务方式,推行N-1点餐模式(即10位进餐客人只点9个人饭菜),科学合理设计宴会菜单,调整菜品数量、分量,引导消费者按人按量点菜消费,不够再增加菜品,倡导“光盘行动”,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。

让节约粮食、反对浪费成为一种习惯,需要科学高效推进专项立法。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“要加强立法,强化监管,采取有效措施,建立长效机制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”。法治是解决食物浪费、树立节约新风的重要方式。我国宪法在总纲中明确规定:“国家厉行节约,反对浪费”,农业法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、环境保护法、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中也体现了“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”的宪法精神,河南省日前出台的《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也明确提出“文明就餐,使用公勺、公筷,分餐进食,不酗酒、不浪费”等,但这些法规都比较分散、比较原则、可操作性较差、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防治食物浪费专项立法,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,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、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,减少和杜绝粮食收储过程中和食品加工、运输、销售等环节中的浪费现象,以法治方式进行综合治理。据报道,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正在积极开展专项立法研究,各地也应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进行研究谋划,期待更为健全高效的法规能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营造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的文化新风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。

人无俭不立,家无俭不旺,党无俭必败,国无俭必亡。制止餐饮浪费没有局外人、没有旁观者,守护国家粮食安全,人人都是参与者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,从点滴做起,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,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,让节约粮食、反对浪费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