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锅热炖

东北好多县城和乡间小镇都有专营地锅热炖的饭店,很受欢迎。东北人常说:“地锅热炖嘎嘎热,贼啦啦地香,老好啦。”


每每入冬,城镇大街小巷里的那些地锅饭店便兴隆起来了。我和北京的几位朋友来到塞北小镇,左弯右拐,来到小有名气的乡下人地锅饭店。这家二层小楼的饭店楼上楼下全是单间,每个单间都有一个地锅。单间的墙壁上悬挂着辣椒串、蒜辫子、玉米棒、谷穗,浓厚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。铁制的地锅放在灶台上,烟筒是铁皮卷制而成,直通窗外。而灶台下面是砖砌的烧火的灶洞,上边四周是水泥台面,圆圆平平,就当作餐桌了。大家围坐下来,小老板见有外地客人便亲自送来了生姜糖水,笑眯眯地说:“俺这疙瘩外边天冷,喝杯水驱驱寒吧。”


乡村风格打扮的服务员来了,点燃灶膛里的干柴,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往铁锅里烧油、爆锅、加汤。当地锅翻开不止时,小老板又来了,当着大家的面剁小笨鸡、砍排骨、切鱼肉,接着连同佐料一起放进锅里。二十多分钟后,服务员把青绿绿的白菜叶、香菜丝、紫茄子条和洁白的粉丝放进汤里,锅中肉与菜相融,却色泽分明。再烧两个开,掀开锅盖,热气腾腾,香味四溢。台面周围摆着盛满姜沫、蒜泥、辣椒油、葱花、韭菜花、农家咸菜和东北大酱的碟碟碗碗,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调用。锅里不管是肉是菜,都是浓厚的、滚烫的,不腻不柴,油汪汪地绵润柔滑。吃上一口满嘴又热又香,越嚼越有味道,通畅痛快,再喝几口白酒算是“对撇子”(方言,指合得来,对劲儿),叫人更觉温暖、爽情。酒酣耳热之际,服务员端来了大饼子、菜团子和粗面馒头,圆圆鼓鼓,让人发馋。只见服务员又拿出几只红辣椒,在炭火上轻轻烧烤,然后搓碎放进锅里。吃特色主食,喝黏稠稠辣滋滋的汤,我们头上沁出汗珠,用东北话说:“如此饭菜能造个老满!”


酒足饭饱,走出门外,小老板跟我们一一握手,像欢送串门的客人。作家老罗说,一顿原汁原味的地锅,让我们又品味到了乡情,是如此纯朴、热乎。
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